海南旅游。【海南旅游】海南文昌孔廟久負盛名,被成為“海南第一廟”。自從文昌成為中國第四個“航天之鄉”后,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文昌,他們愛上了這里的椰風海韻,也愛上了這里濃濃的文化氛圍。
【海南旅游】海濱鄒魯 重教之風傳習至今
【海南旅游】孔廟內,狀元橋邊有一口古井,名曰“圣泉”,泉水清甜,數百年從未干涸。這泉猶如文昌人崇文重教,千百年不曾改變。文昌人也形成考學前都要來孔廟來燒香祈愿的傳統。文昌的教育即是以孔廟為依托,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
【海南旅游】在古代,文昌有“師生同甲”、“一里三進士、七里八舉人”的美譽,明朝就有良吏邢宥;近代,宋氏家族影響深遠,宋慶齡的美名傳遍千家萬戶。文昌還是“將軍之鄉”,自辛亥革命起,境內出了200多位將軍。
【海南旅游】現在的文昌也是海南的教育重鎮,文昌中學、華僑中學每年向全國重點大學輸送大量人才。
【海南旅游】“我儂近前聽父示,講些世情給儂知;要做良家的兒子,奮志讀書做成才……”文南街邊,文昌河畔,時光靜好。一位老人正教數歲的孫兒念著什么。請教旁人翻譯得知,這是一首《父教子》的民謠。
【海南旅游】談起對文昌的印象,外地人都會覺得文昌人都很友善,有禮貌。良好的社會風氣,主要來源于教育,強調從小孩做起。民謠中的“儂”是一種自謙,“儂”也是文昌人文明交往的重要標志。
【海南旅游】華僑精神永存 南洋文化打開對外窗口
【海南旅游】長征七號今年6月底在文昌首發,25位僑胞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88歲的旅泰華僑齊必光攜妻子專程歸國看文昌火箭首飛。齊必光說:“看到家鄉的變化很是驕傲!”齊必光是文昌鋪前人,與很多華僑一樣,愛國愛鄉。鋪前小學、醫院的建設他都參與了捐贈,還在文北中學獎學30年。
【海南旅游】下南洋謀生,不帶妻室,不背祖宗牌,兩手空空而去,稍有積存就回家投資置業,這是文昌華僑的行為常態。文城文南街、鋪前勝利街、天倫韓家宅、會文十八行、德田“江國堂”……是老一輩華僑建設家鄉的見證。今天文昌的發展,也離不開華僑們的資助。他們繼承了崇文重教的傳統,積極捐資辦學,無論多辛苦,都要培育后代成才。據統計,從1978-1995年,全縣海外鄉親,港澳臺同胞捐資辦學達8245萬元。新建、擴建的教學樓、圖書館、科學館、師生宿舍樓等達240棟,平頂校舍344座,共20多萬平方米。
【海南旅游】近幾年來,文昌華僑回鄉投資日趨踴躍,投資創業涉及旅游配套、教育培訓、房地產等多個領域,包括維嘉五星級酒店、怡喜商貿街、億嘉廣場等在內的一大批項目已順利落成并投入使用。以此為契機,文昌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隨著長征七號首飛成功,文昌市旅游產業正進一步成熟、完善。
文昌素有“懇親節”的傳統,是一年一度文昌海內外鄉親暢敘鄉情、溝通鄉誼的節日。文昌市政府將該節日打造成為“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今年已經是第五屆了,成了僑鄉文化品牌。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華僑回鄉省親和投資考察。
【海南旅游】南洋文化節不僅成為文昌加強與海內外鄉親溝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成為具有地區影響力的盛會,同時是將文昌歷年來的發展成果、重大項目進展、人文古跡、自然風貌、旅游資源和發展前景等向海內外展示的窗口。
【海南旅游】打造航天之旅 文化之鄉展新貌
【海南旅游】據了解,自2009年中國第四座航天發射場在文昌破土動工以后,“航天”元素就不斷刺激推動著文昌發展變化。因航天元素的推動,文昌加大相關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將文化、航天、旅游等元素整合,展現出全新的“文化之鄉”面貌。
【海南旅游】2014年,文昌市旅文委推出航天、文化為主打的三條旅游線路。航天生態體驗之旅,主要游覽東路航天育種基地、航天發射基地(車觀)、龍樓航天小鎮(航天科普小景點、特色觀賞街、銅鼓嶺)等地。而文化之旅主要游覽文昌孔廟、會文雙桂第、陳策將軍故居、會文十八行、會文白延(中山紀念公園、萬國銀行)等地。
圍繞“航天文昌,魅力椰鄉”的文化意涵,文昌提出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布局——以航天文化產業為主體,發展航天科技教育、航天科普、航天科幻、航天實驗、航天旅游等航天文化衍生產業中心和海南最大的儒家文化中心。同時,以特色區域為重點著力打造一批風情小鎮。以文為昌,航天新城的興起,為這座文化之鄉再添風采神韻。海南旅游,大連到海南旅游。
——海南文昌濃濃的文化氛圍 椰風海韻 再添風采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