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郵輪客流量今年將破百萬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日前發布統計數據,上海港今年前三季度郵輪旅客吞吐量已達97.2萬人次,同比增長61.6%。據預測,上海港今年全年郵輪旅客吞吐量將突破百萬人次大關。售價持續下降成為郵輪游吸引客源的主要原因。但一些行業內人士預測,以旅行社包船銷售為主的營銷方式,未來或難有發展。
郵輪降價招徠游客
“對于國內一線城市的游客而言,體驗
郵輪旅游,越來越被接受。”上海一家旅行相關人士介紹。吃住行均可以在船上解決,不必消耗太多體力老少適宜,環境舒適,都是郵輪吸引客源的主要原因。根據一些旅行社的反饋,上海港始發日韓的郵輪上,旅客絕大多數是中國人。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也曾分析,今年一季度時外籍游客人數同比有較大的提高,但也只占郵輪旅客總量的24%,主要由訪問港郵輪帶來,母港郵輪的外籍游客一般僅占1%~3%。
另一方面,國內外船公司紛紛搶占大陸市場,使得郵輪的價格直線下降。以海航集團“海娜號”郵輪為例,上海港6日跟團游福岡、長崎的航次,四人房最低售價只有每人1999元。這些費用包含5晚住宿、指定餐廳免費膳食、指定的船上設施、船上娛樂節目及活動、郵輪港務費、燃油附加費、岸上觀光費、全程領隊服務費、日本團體旅游簽證費。
據悉,一些頗具規模的旅行社甚至可以包船銷售,以實現產品的低價。
包船模式致維權不便
不過,在出行人數持續增加的同時,有關郵輪游的投訴也翻倍上升。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上海有關郵輪旅游項目的投訴被受理14件,投訴量比2012年同期上漲了6倍。從投訴內容看,超過半數的投訴系“受臺風、大霧等天氣影響或船只機械故障,導致郵輪變更行程,取消部分停靠港口”。
一位郵輪業內人士坦言,國內的郵輪游大多由旅行社包船,再與第三方機構進行分銷。在合作過程中,由于運營郵輪的大多為外國公司,因此買賣雙方的合作須遵循郵輪公司所在地的法律法規。而旅行社與游客簽署的合同則要遵循我國的法律法規,這就形成了監管不協調現象。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大多只能投訴旅行社,而無法投訴或起訴郵輪公司。遭到投訴后,旅行社也大多無法從郵輪公司處獲得妥善的解決方案,因而給消費者的維權帶來不便。
____滬郵輪客流量今年將破百萬